咨询热线:
绿水蓝天、古树亭台,在东莞万江街道滘联社区,村民在家门口即可打卡滨江景观休闲带;平安东莞,保卫你我,随着东莞高位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有着牢靠的安全屏障;书香东莞,品质文化,在东莞街头的城市阅读驿站,市民可随时与图书“约会”……
东莞的发展和变化,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一照进现实,让小康社会的底色更足。
达则兼济天下,东莞对口帮扶韶关、揭阳、昭通工作成效显著,数十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一幅幅小康生活美好画卷,在东莞和对口扶贫地区展开。
盛夏的傍晚,在滘联社区东堤路旁的贤和农庄内,店员正忙碌着。再过数小时,村内的年轻人、工厂工人、外地游客就会陆续来到农庄就餐。
“贤和农庄2020年9月开业,是滘联社区第一家农庄。以前我们村基本都是泥巴路,路灯覆盖率只有10%。村民都搬走了,更别提有农庄了。”滘联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贤和农庄的热闹场景是滘联社区推进乡村振兴结出的硕果之一。近年来,曾以“脏乱差”闻名的东莞次发达村滘联社区,借助东莞市美丽幸福村居示范点建设等政策东风,全方面推进人居环境提升,积极招商引资推动产业振兴,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2020年,滘联社区总收入1631万元,比2014年的344万元涨了近5倍。三航科技制造中心、智能高科产业园和新茂智谷产业园落户滘联社区,三大产业园建好后预计为社区每年增加1400多万元集体收入,为社区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吸引更加多的人才入驻。
如今的滘联社区,沥青路平坦宽敞,庭院整洁美观,街头小景随处可见。小桥流水、岸绿堤美、龙舟竞渡、粤韵悠扬的岭南水乡画卷又回来了。
在高埗镇宝莲村,7家规上工业稳定生产,近年还引进了一个大型外资项目,建起3座优美的公园,弹丸之地织出了一幅“寸土寸金”的小康画卷。
在企石镇铁岗村,通过加快厂房建设、推动就业扶贫、改善人居环境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农村,500多年的古村美丽变身。
在麻涌镇麻一村,通过发展都市农业、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基础设施,集体收入提高了,村容村貌提升了,焕新环境重现“香飘四季”。
在望牛墩镇朱平沙村,通过引进优质项目,精细整治人居环境,4年间村收入增长近3倍,住房保障、就业帮扶、民生福祉精准到户,让村民有所居、有所为、有所盼……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的一组数据映射出东莞推进乡村振兴富民、惠民的大美图景:今年上半年,全市村组集体经营总收入130.9亿元、纯收入9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19.6%;全市累计建立起涵盖3730个项目、总投资额4350亿元的乡村振兴市重点项目库;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落成,70个特色精品村创建启动;开展“万企兴万村”“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等活动,多渠道带领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市内帮扶和美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
环境好了,产业兴了,人心齐了,村民富了。市农业农村局表示,接下来将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五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创建等工作,力争今年底前每个镇街建成8公里的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与此同时,完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城市更新的政策指引,修订镇村产业升级办法,完善“两个平台”的合同、债权、违约金、土地使用情况台账等管理功能,密切监测集体经济运行,推动落实集体建设工程招投标、违约金管理制度。出台《关于巩固拓展市内帮扶成果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配套制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1+N”政策体系,接续开展市内帮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获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更是精神文明的成长、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汇聚成百姓全方位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东莞市长安镇的乌沙小学,老师正指导学生表演粤剧《扈家庄》,孩子们身穿剧服头戴头饰,动作和唱腔都有模有样。这是该镇“粤剧进校园”活动今年的最新成果。
去年9月开始,孩子们利用每周两节大课间时间进行排练,如今已可以完整演出。出演该剧的是一到五年级学生,通过“粤剧进校园”提升他们对粤剧的兴趣,积累一定的粤剧基础后,今后能继续深入学习。
东莞市戏曲文化历史悠远长久,是粤剧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著名的“粤剧曲艺之乡”,全市粤剧氛围浓厚。“南国红豆”正代代传承,为东莞建设“品质文化之都”厚植文化底蕴。
除了民间传统文化焕发新精彩,东莞不断的提高的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惠民的脚步走得更为坚实。
在东莞市中心鸿福路边上,车水马龙,东莞图书馆的外观刚劲而充满现代感。阳光透过玻璃外墙洒入大堂,“知识惠东莞”红色挂幅高高悬挂,分外显眼。东莞图书馆副馆长莫启仪还记得,2002年在参与新图书馆筹建整理资料时,看到当年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把书籍送到乡间田头,用知识帮助当地农民开展种养产业的老照片,“这是真正打通知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书香东莞”建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东莞图书馆通过总分馆体系、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基层服务点、城市阅读驿站、绘本馆等建设,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全市实现“一馆,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即便在受疫情影响期间,线上服务也从不间断。
目前,东莞的图书馆不仅渗透到社区一级,在人来人往的地铁二号线鸿福路站、街巷边的体彩店以及东莞市康复医院,都能找到借书和阅读的地方。
王晓晴是设立“街巷里的图书馆”的体彩店负责人,店内图书角有近2000册图书,这些书由东莞市图书馆配送,可以与全市图书馆通借通还。“图书角既提升了体彩店形象,也增务元素。”她说。
此外,慢慢的变多的文化志愿者、阅读“点灯人”和推广大使,让慢慢的变多人喜欢阅读,感受书香,姚菲菲就是这里面之一。2016年以来,她成了东莞最活跃的阅读推广人之一,先后举办了100多场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受到很多读者欢迎。
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东莞图书馆启动“我+书房”家庭图书馆试点建设,在全市招募成员馆。这一设想是以家庭为中心,以书房为载体,邀请邻居或亲友共读、交流,使家庭能够以书房作为小且精致的图书馆服务形态,实现自助、互助和共享。
姚菲菲入选了首批成员馆,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豌豆花”,名字源于中国经典儿童诗。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她到东莞图书馆借了50本书,分两次搬回家,多是有思想性、启发性的少儿绘本。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豌豆花·悦读会”读者群以及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将阅读之火点得更远更广。
同样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东莞市文化馆,今年以“共享”为核心理念,将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末端。通过举办2021东莞共享文化年暨“品质文化”创投大赛,东莞市文化馆打造了共享文化空间、共享文化活动、志愿代言团队、共享服务产品“四个100”文化项目,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在市一级财政没有增加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发挥社会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东莞公共文化惠民活动较去年增加了2600多项。
“超千万人的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仅靠政府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才能让公共文化服务更精准的抵达。”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说。
东莞市文化馆将对入选项目进行全程辅导,对相关扶持资金进行绩效考核,确保文化服务质量。同时,号召主导项目的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链接更多资源,一起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耕细作,推出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精品。”黄晓丽说。
如果说人居环境绘就了小康生活的幸福底色,文化滋养提供了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那么,平安是小康社会最令人安心的坚强基石。
近年来,东莞始终将“社会治安管理”作为民生实事重要内容,高位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百姓幸福生活构建牢靠的安全屏障。平安东莞创建造就的稳定社会环境、安全治安环境和良好法治环境,成为东莞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强基石。
2006年开始至2017年,“加强市民安全保障”连续11年位居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首。2018年开始,东莞“两抢”案件连续一下子就下降,2019年底,全市12个镇街连续多月“两抢”零发案,2020年全市两抢案件继续下降59.1%。
随着治安形势拐点出现,东莞治安防控“打防结合”的体系逐渐完善,“民意警务”“智慧警务”“数字警务”的搭建,进一步为市民构建了一张安全防控网:“雪亮工程”市级总平台、综治分平台建成,并实现与省级平台的对接和视频推送;全市建成一类、二类视频点13万路,“慧眼”小视频12.7万路,科技信息化建设水平迈入全省第一梯队;全市设置规范统一的社区警务室587个,配置764名社区民警、682名社区警务助理、2917名社区镇级辅警,负责36项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基层精准防管控……
今年5月,石龙镇金沙湾购物广场发生一起持刀男子威胁店主事件。金沙湾购物广场义警小组获悉后,立即携带应急装备与嫌疑人形成对峙状态、控制现场,并通过义警专用对讲机报告石龙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110指挥中心立即启动一级警情处置,迅速调集警力赶赴现场处置。经支援警力与义警密切配合、快速处置,持刀男子被当场制服,现场无人员伤亡。
今年1月,东莞市公安局全面组建义警队伍,义警越来越多活跃在大街小巷,在一系列工作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目前,义警队伍已发展壮大到25万人。
消防通道被违法搭建堵塞、户外广告牌有隐患、垃圾堆积如山无人清理、非法“黑油车”出没……察觉缺陷和隐患线索,拿起手机拍照上传“智网人人拍”小程序报料,“路见不平一键拍”成为东莞市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方式。接到报料后,线下网格管理员、“智网工程”各入格部门及时响应、有效处置,确保市民的报料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智网人人拍”小程序作为东莞“互联网+社会治理”又一创新之举,自去年8月上线以来,收获市民好评不断。截至今年4月底,共收到40627条报料线宗事件,以科技赋能社会治理,向公众提供了更方便快捷高效的参与途径。
随着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逐年攀升,给市民财产安全带来非常大损失。2016年,东莞在全省首批成立市级反诈骗中心,率先建立公安、通信、银行三方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反诈攻坚战。近年来,东莞不但把“反电诈”作为“一把手”工程,更是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动员快递外卖小哥、义警、物管等群体参与,将反诈“全民战”向市场、景区、小区甚至是疫苗接种点推进。今年以来,全市电诈警情同比下降35.8%,全省降幅最大。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如今,慢慢的变多的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行动起来,参与到共建共治中来。城市的平安不再只是依靠政法部门来维护,广大市民也成为平安东莞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逐年上升的群众安全感,印证了高水平全面小康过程中东莞平安建设工作不断前行的坚实步履。
上午8时,韶关南雄市珠玑镇里仁村旧小学里,吸尘机器滋滋作响。肖筠凤准时走进车间,开始了一天的电焊机组装工作。
看孩子、种水稻、跳广场舞……“平时时间多,不知道如何打发。”留守在家的肖筠凤说,准时上下班的工作让她充实了不少。
经过3个月培训上岗后,一个月能赚到3000元左右。“这相当于种地一年的纯收入,放在以想都不敢想。等技术熟练后,还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肖筠凤笑着说。
村民肖筠凤有了既能赚钱、又能顾家的稳定工作,这一切得益于里仁村扶贫车间的开办。和里仁村一样,截至2020年底,东莞对口帮扶的韶关、揭阳323个贫困村、1.57万相对贫困户、5.12万相对贫困人口,以及昭通6个贫困县、874个贫困村、82.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晚上,肖筠凤和舞友在广场上切磋舞艺;白天,她们在生产线上比拼电焊机组装技术。
今年4月初,里仁村生产车间正式开业,承接珠三角上游企业的订单和原材料,以来料加工方式组装生产便携式电焊机。两条生产线名工人搬到由荒废学校改装的车间。
荒废的学校是指里仁村旧小学,占地4000余平方米。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学校承租者与村委会因租金是否缴纳和补偿问题长年纠缠不清,从2018年起学校处于荒废状态,老板也外出到佛山创业。
“好多次通过村干部和老党员约见承租人,由于他对村里怨气很深,始终没回应。”2019年5月刚从东莞南城街道办事处派驻到珠玑镇里仁村李凌说。
争议被暂且搁置,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李凌投入到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当时的里仁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容村貌为全镇最差。村委会是一栋30多年的二层小楼,外墙皮脱落,下雨天漏水,没有隔热层,夏天就像蒸笼。办公的地方没有功能分区,来办事的群众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老楼翻新,新楼盖起,5项工程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以前的村委会大楼翻新成党群活动中心,另一旁新建了公共服务中心,包括办事大厅和村干部办公室、档案室等。如今,孤寡老人住进了幸福楼,还能到老人活动中心聚聚,党建文化广场成了肖筠凤和舞友的新舞台。
村里迎来一派活力,荒废校园问题也迎来转机。“听村里的老老少少对你的评价很高,为村做了很多事,什么都不用说了,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干,全力配合。”承租学校的老板主动找到李凌说。
里仁村是全镇最小的村之一,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没有水库、连片林地等容易发展产业的土地资源。契合里仁地少人多特点的新型产业才是里仁村的发展出路。环顾全村,男性基本外出务工,只有留守妇女带孩子、种水稻,工作量太大、技术方面的要求太高的产业不适合。
2020年春节,返乡的李华光一路上感慨里仁村的变化。“从深圳到村的高速贯通了,只要4个小时就能到,村里大小道路、房屋焕然一新,感觉村里的人心齐了、劲头足了。”李华光欣喜地发现。
在深圳市劲瑞焊机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的李华光萌发为村出一份力的想法。在李凌等村干部的多次沟通下,两条代工生产的逆变式电焊机生产线正式搭建。生产线操作简单便捷、安全可靠,培训第二个月,留守大妈们基本都能上手。
为了保障村民收入,工厂前三个月采用时薪制,每小时12元。等工人熟手后,再采取计件工资,即提升工作积极性,又有助于收入增加。
里仁村的生产车间不仅盘活了村里留守妇女的劳动力,也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工作。徐承忠就是从东莞返乡工作的村民,现在在扶贫车间担任技术指导。他说,“工资虽然比在外面打工少一些,但是能就近照顾家庭,在家乡生活也舒心,还能利用自己的技术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车间经营状况良好,今年下半年拟增资扩建4条生产线,预计可提供工作岗位近百个。
引进养蜂技术、建设起村光伏电站、投资入股阳光葡萄园……如今,里仁村村集体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5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突破20万元;村内31户、85名贫困人口在2019年底全部实现脱贫退出,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