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锡是现代工业中关键稀有金属。在电气领域,锡被大范围的应用于焊接各种电子元器件,成为乐清电气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将目光瞄准电气产业链上游,致力环保焊锡材料研发制造,从异军突起到成为行业内的领跑者,浙江强力控股有限公司已走过26年。对公司的发展目标,董事长赵图强说:“我们要做焊锡界的强者。”
,民建会员,浙江强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焊锡材料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曾获评温州十大创业青年。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乐清大地,民营经济如自由的水流奔涌。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柳市、北白象等乡镇,率先出现了从事低压电气产品加工的家庭作坊和联户工业。与此同时,10万供销大军将电气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快速实现财富累积。当时,农村不少人家里盖上新房、开起摩托车,成为乡里乡亲羡慕的对象。“那时候我还小,看他们衣锦还乡的样子,就想着:以后我也要当老板!”浓厚的民营经济氛围和身边的成功故事深深激励着赵图强,让年少的他早早就有了人生目标。
1990年,16岁的赵图强初中毕业后,跟随亲戚北上,迈出了追逐梦想的第一步。
赵图强的亲戚在山东济南有个卖电器产品的小门市部,他和两个同伴一起在店里当伙计。送货、守店、烧饭……年轻的赵图强对这份工作有无限激情,干的活虽杂,却乐在其中。“没想过要拿多少工资,就一门心思想学东西。”他一边认真干活一边细心观察,领悟做生意的门道。亲戚也倾囊相助,教他如何与人打交道、谈生意。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次顾客来询单,他和伙计们觉得订货量有点少,就想将价格报高一点,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但亲戚拦下了他们。“他告诉我,诚信为本,生意才能做得长远。”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深远,成为他之后创业坚守的准则。
3年的学徒生活,他在亲戚的传帮带下入了门,开始想尝试单干。去哪里好呢?既不能抢了亲戚的生意,又要有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经过一番思量,赵图强将目光投向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杭州。
1994年,赵图强告别亲戚,在杭州莫干山路上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店面。自己攒了点钱,父母也支持了一点,3万元的初始资金在付完租金、进完货后就所剩无几了。初次创业,赵图强押上了全部“家当”。“当时杭州正在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在建房地产项目多,机会多。”年轻的他信心十足,不辞辛苦地一个个工地跑去推销产品,很快就接到了订单。“运气很好,第一个月就盈利了。”这次的成功让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有了稳定的客源后,赵图强也像亲戚一样,从老家带了两个学徒,一边请他们照看门店一边教他们做生意。“那时候,亲戚带亲戚一起外出做生意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家互帮互助、抱团发展。”他说,市场是广阔的,只有团结互助、共同开拓,才可以将生意做大做强,这是他从业以来不变的理念。
因为对市场判断精准又肯吃苦踏实干,赵图强在杭州的店铺生意蒸蒸日上,最红火的时候,年利润达40多万元。住新房、开摩托,小时候的愿望成了真,甚至比梦想更好。赵图强心里喜滋滋的,但头脑仍很清醒。“如果想要更好一些,该怎么做?”他开始思考未来的方向,“做贸易的利润天花板可能就在这了,只有办厂,自己掌握产品源头,才有更大的议价权和发展空间!”
1998年,赵图强将杭州的门店交给了弟弟,回家办厂。“没有马上关掉店铺,是做了两手准备。”他说,创业需要往前冲的勇气,也需要可靠的退路,稳扎稳打、进退有据,是他做生意的风格。
办什么厂呢?当时,在柳白片区,从事低压电气加工的家庭作坊和小厂很多,但是小厂间的“三角债”现象很多,资金风险大。赵图强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的上游:焊锡材料及其制造工艺。
“电气产品对焊锡需求大,但焊锡领域的企业基本在外地,本地企业用到的焊锡,都要从外地采购,既不方便、成本又高。”他看准了这块市场空白,决定放手干。然而,没资源、没品牌、没技术,从何着手呢?赵图强笑道:“互联网帮了我大忙!”
那时候,电脑和网络并不普及,赵图强通过温州的朋友帮忙,上网查到了中国焊锡材料行业协会的联系方式,几经打听,联系上了当时的会长。“那位会长接到我的电话后很吃惊,问我:你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回忆这段经历,赵图强掩不住笑意。当他把自己利用互联网打听到协会信息的事告诉会长后,这位会长连连赞道:“温州人真聪明,厉害!”
赵图强趁热打铁,把自己想尽快拜访会长、了解行业情况的打算告诉对方。然而,这位会长却说:“要过年了,正月里我们不出差,等过了年再说吧!”赵图强没放弃,他说:“那我来给您拜年!”那年正月初六,赵图强赶到北京,敲开了这位会长的家门。“南方人做事说干就干,真有闯劲,值得佩服!”初次见面,这位会长就连夸了他两次。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这位会长对眼前的年轻人印象颇佳,两人谈了很久。这一次的见面深谈,让赵图强对焊锡行业的方向、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位会长的指点下,他前往广东采购设备、招收人员,顺利办起了厂子。
1998年,赵图强在北白象镇三重炉村的家中建起了小作坊,开始生产焊锡材料。2000年,乐清强力焊锡材料厂注册成立。因为焊锡是电子元器件的重要材料,找上门来的客户源源不断,厂子的发展也稳步向前。产品线越来越丰富,技术越来越精湛,订单也慢慢变得多。厂子几经搬迁,规模慢慢的变大。2006年,厂子更名为浙江强力焊锡材料有限公司,搬进象阳工业区一个8000多平方米的四层厂房,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公司发展离不开人才,像焊锡材料这样的专业领域,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更是迫切。赵图强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了招徕人才,他在业内有个“给人才送车”的故事。
企业发展需要更加系统科学的管理。如何快速引入大公司的先进管理办法成了那一段时间赵图强最关心的事。听说一家大企业的管理层正在调整,他意识到是个机会,就约见了一位部门经理。在提出技术入股和可观的年薪后,得知这位管理层的上班地点离他公司不近,赵图强立刻“加码”:“你来我这里上班,我把新买的本田车给你开!”当时,一辆本田车要30多万元,说送就送,是何等魄力!相较诱人的待遇,赵图强的诚意深深感动了这名经理,他选择了跟着赵图强好好干。十几年过去,这名经理依然在强力,与企业共成长、同发展。
对于技术人才,赵图强同样求贤若渴。企业转型迫在眉睫,技术人才是关键。为壮大兵马,经人牵线,赵图强奔赴广州、深圳,“三顾茅庐”聘请技术人员。被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动,一位香港的工程师每周会“打飞的”来乐清上班,成为强力控股的“星期天工程师”。这名工程师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促进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品控等多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在坚持技术创新的路子上,赵图强想的办法不只是引进人才,他还与高校合作、加大内部培育人才力度,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打造了一支20余人的开发团队。公司成立了省级及以上专业研发中心,每年还会投入上千万元用于科研创新。
科研投入的“大手笔”,带来科研成果的“硕果累累”:公司现在存在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公司参与起草制定了三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的《焊锡膏GB/T 31475》,是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众多的荣誉和科研成果,展示了企业“聚焦一米宽,深挖百米深”的工匠精神。
经过几次搬迁和拓展,2017年,浙江强力控股有限公司搬进了位于乐清经开区的厂房。在这里,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锡文化博物馆”。
打开“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几块巨大的锡矿石。偌大的空间被分成左右两区,沿着左手向前,墙面上展示了企业的发展历史、产品特色、所获荣誉。产品陈列架上,几十款形状各异的焊锡材料和产品整齐排列,赵图强指着它们如数家珍:“你看这块芯片上银色的点,起到连接其他微小部件的作用,这是焊锡材料最普遍的用法;这圈焊丝,比头发丝还要细,里面还是空心的,这是我们的领先技术……”
继续往前,是锡的来源和去处:从深山矿石,到挖掘提炼,再到被制成各色日用品,锡虽然是种稀有贵金属,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锡制的食具、茶器、酒壶、烛台等琳琅满目,摆满了整整3面墙。在这里,收藏了赵图强从世界各地收集的近400件锡器。
为什么想到打造这样一个博物馆?“大企业的展厅都是重金打造的,对我们而言成本过高。”他举了个例子,红蜻蜓集团有他们的鞋文化博物馆,强力的产品与锡器息息相关,那就给大家讲一讲锡器的故事,展示企业文化和锡文化。打定主意后,他开始到处“淘货”,他经常趁出差去当地古玩市场转转,还通过二手交易买卖平台收集国外的锡器。跟着时间的推移,“锡文化博物馆”的藏品越来越丰富。
在众多的锡器中,赵图强最珍视的,是一把锡壶,这是他奶奶送给他的。“奶奶说,我做的活要使用到大量锡,这个给我熔化了当原材料。”虽然奶奶不懂孙子如今每天锡材料的使用量有多大,但对孙子事业的这份支持,让赵图强深深感恩。这个锡壶,并没有被熔化,而是被收进了该博物馆中妥善珍藏。“冲着老人对我的这份心,我也要把这份事业干好,把锡文化传播出去。”眼前的中年男子,摩挲着这个锡壶,言语中有动容更有决心。
这个别具一格的博物馆开放以来,吸引了很多客户朋友,在向外展示企业文化和形象的同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合作方来企业考察,都会来参观一下我们的博物馆。他们都觉得我们很有想法,是非常用心在做这项事业,更加有信心和我们合作。”他笑道。
把一件事做好不难,但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却不容易。深耕焊锡专业领域20多年,赵图强感觉自己接下来能做的事还有很多。这几年,他提前布局新能源赛道,抢抓发展风口,产值逆势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