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陈锡联是刘邓大军中著名的“三陈”(陈赓、陈锡联、陈再道)之一,是我军历史上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猛将。陈锡联1915年1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詹店乡彭家村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政委等职。建国后曾先后任炮兵司令员,、司令员,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锡联从大别山转战到川陕苏区再到会师陕北,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夜袭阳明堡”这一震惊中外、永载我军史册的光辉战例,就是由他一手谋划和指挥的,他被指战员们称誉为“小钢炮”。赞他“打仗数第一”。惯称他“司令”,说他“心胸开阔,肚量大”。“你陈锡联能打仗,是个将才!”今年(2015年)1月是陈锡联诞辰100周年,笔者收集整理了陈锡联一生中若干精彩传奇故事奉献给读者。
1931年3月9日,刚入伍一年多的陈锡联随部攻打双桥镇,守军是反动军阀岳维峻的第13师,陈锡联所在连队负责打头阵。
战斗一打响,陈锡联便和连队战友们在连长、指导员的率领下,跟在打旗的后面往镇里攻。突然,一颗山炮弹打来,把打旗兵连人带旗一下子轰倒。陈锡联立即冲上去,举起红旗,呐喊着向敌人冲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红军终于打下双桥镇,活捉了岳维峻。营长在战斗讲评时专门表扬道:“别看陈锡联年纪小、个不高,可打起仗来不怕死,总往前冲,简直就是一门小钢炮。”从此,陈锡联这个“小钢炮”的绰号就在部队中叫开了,而且在以后的战斗中越叫越响。
1932年年底,红四方面军千里转战,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来到四川北部通南巴地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2月中旬,在蒋介石的直接操纵下,四川军阀第29军军长田颂尧纠集近6万人马,分三路对川陕苏区进行围攻,试图将红军消灭。红军阵地上草深林密,藤根盘错,不利于走路,更不宜展开兵力,这使得田颂尧部无法冲上阵地,只好在山脚下不断地向山头上的红军阵地打枪。田颂尧部连攻两天未果,便采取围而不攻的方式,妄图困死红军。几天后,见红军没有动静,便放松了警惕。一个雨夜,见反攻时机已到,立即命令红军夜袭敌人,陈锡联奉命率部摸黑扑下山,使对方猝不及防,敌人招架不住,纷纷扔下逃跑或投降。陈锡联和战士们又是抓俘虏,又是拣武器,缴获颇丰。由于在空山大战中战功卓著,陈锡联受到红四方面军首长的表彰。
1933年10月,蒋介石任命四川军阀、第21军军长刘湘为“剿匪”总司令,纠集川军约20万人对川陕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仍采取收紧阵地、侍机反攻的作战方针进行抗击。11月,陈锡联与团长邵烈坤奉命率部坚守火峰山。在顶住川军一次次进攻后,邵团长组织部队进行反击。这时,陈锡联来到前线阵地,只见刚冲下去的部队呼啦一下又退了回来,有的战士还一边退一边喊:“不得了啦!神兵来啦!”“神兵”战术是四川军阀惯用的伎俩,即战斗中,雇佣一些人拿着大刀,光着膀子,脸上涂油彩,装扮成妖魔鬼怪,高喊“刀枪不入”,向对方阵地进攻,以吓唬对手。红军扩编后,部队有不少新战士第一次看见“神兵”,难免会被吓住。陈锡联知道,此时一旦乱了阵脚,要夺取战斗胜利就难了,于是急忙把担任预备队的第二营调上来,抱起一挺机关枪,带着部队往山下冲去,一边向“神兵”扫射,一边大喊:“什么‘刀枪不入’,今天让你们尝尝红军的厉害!”
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如潮水般扑向川军,把那些“神兵”打得人仰马翻、四下逃窜,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锡联所率领的红10师改编为129师358旅的769团,他由师长改任团长。成为属下的一员战将。
1937年6月,129师在陕西三原县的石桥镇举行了隆重的抗日誓师大会。之后,陈锡联率领的769团为129师的先遣团,脱离358旅建制由师长直接指挥。
陈锡联率全团2900人,先乘羊皮筏子渡过黄河,在山西侯马乘火车,他与师长坐在一节车厢里。嘱咐陈锡联:“你带769团单独行动,侧击雁门关向忻口进犯的日军。部队独立行动,要在上级总的意图下,根据千变万化的情况独立行事。”
八路军总部副司令员彭德怀见到年轻精悍的陈锡联后,满意地点头。他向陈锡联交代:“你们这个团以后在敌后独立行动,遇到了敌人,可以先报告再打,也可以打了再报告。”
1937年10月中旬,陈锡联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山地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方针和机动歼敌的指示,率部进至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一带。苏龙口是滹沱河南岸一个不小的村庄,顺河南下便是忻口,战事还在那里进行,隆隆的炮声不断由远而近。
陈锡联发现日军飞机一会两架,一会三架,不断地从自己头顶掠过,疯狂到了极点。他身边的战士气得跳脚大骂:“,别在天上逞凶,有种的下来和老子较量较量!”
陈锡联从敌机起降的规律分析,判断机场就在附近。于是找当地老乡询问,在隔河10来里外的阳明堡镇南面果然有日军的一个机场。
陈锡联暗自惊喜,为摸清情况,遂亲自带人去侦察。经过靠近反复侦察,陈锡联了解了情况:机场里共有24架敌机成3列排放,每列8架,白天轮番去轰炸忻口、太原,晚上全部停放机场。守卫部队大部住在阳明堡镇,机场只有200人左右守卫,集结在机场北端。
日军虽然对进入机场的各个路口戒备很严,但是机场防御工事粗糙,又疏于戒备。
陈锡联召集营以上干部会议,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以夜袭的方式,突入机场,击毁敌机。具体布置:以3营为突击队,隐蔽进入,袭击机场,以第1营扰崞县之敌,并以第8连于王营堡地区破坏阳明堡往西南的交通;第2营第7连为预备队,负责接应。用迫击炮连位于小寨,直接参与第3营战斗。
临战前,又派第3营营长、教导员带排以上干部到机场附近实地侦察,具体研究打飞机的措施。
10月19日傍晚,陈锡联指挥各营向预定地区开进。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部队很快过了滹沱河,到了机场外围。
机场死一般的寂静,只见24架飞机整齐地排放在机场跑道上。这时,西北方有日军的哨兵发现了我军便哇哇地喊叫起来。我军的两个队迅速从两个方向同时向飞机场发起了猛烈攻击,顿时,一团团火光照亮了夜空。机群周围巡逻的哨兵慌忙地与冲在前面的我军战士绕着飞机角逐对射。
在敌机舱内值勤的日军飞行员被惊醒了,惊慌之中,就盲目开火,我军战士立即还击。
双方机枪对射,因敌人的机枪是固定在机头上的,射程有限,结果后面飞机的机打在前面的机身上,把飞机打得一塌糊涂。
我军战士越打劲头越大,3营长赵崇德大声喊:“快!手榴弹往飞机肚子里扔!”
这一喊提醒了战士,纷纷往机舱里扔手榴弹,只听轰!轰!两三架飞机先燃起火光。
火乘风势,风助火威,顷刻之间,滚滚浓烟卷起了熊熊烈火,整个机场成了一片火海,24架飞机相继成了“烧鸡”。待驻阳明堡的委月师团的装甲车赶来增援时,我军已安全撤出了阵地。
整个战斗,不到1个小时,干脆利落地将24架敌机全部击毁,并打死打伤日军100多人。
这次出其不意的夜袭日军机场,是129师抗战出兵的第一战,此战打得漂亮,它有力地配合了军队对日正面作战,继我军115师平型关大捷,又一次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769团受到八路军总部通电嘉奖。蒋介石也不得不发嘉奖令,还给769团发了奖金。
一天,代表党组织找陈锡联谈话,一开口就是一句:“你陈锡联能打仗,是个将才!”
1945年10月,太行纵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陈锡联担任司令员,时年还不到31岁。
10月14日,蒋介石为打通平汉铁道、抢占平津,令第11战区之第30、第40军和新8军等部共4万人在战区副司令官马法五、高树勋指挥下自新乡北进。、根据指示,决心集中第1、第2、第3纵队主力及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共6万余人,于邯郸以南、漳河以北地区发起邯郸战役。第3纵队的主要任务是消灭(或争取)高树勋所率新8军等部。
10月24日晚,高树勋率新8军及第30军一部跨过滏阳河,进至马头镇、阎家浅一线。陈锡联与政委彭涛率第3纵队则全部集结于车骑关、光禄镇以西地区,与高树勋部形成对峙状态。
为争取高树勋,、在派人到新8军促其起义的同时,命陈锡联、彭涛对新8军施以军事压力。陈锡联等准确领会上级意图,先令第8旅攻克中马头,歼军30军一部,控制渡口,切断了新8军与第30军的联系。又令第9旅对马头镇之新8军主力采取“围而不打,打而不痛”的战法与其周旋。26日,陈锡联亲自到前沿,直接指挥部队,采取利用夜暗突破对方阵地,天一亮又主动撤出的打法,通过反复突入与撤出,充分显示的实力,表明促其起义的诚意。27日,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李达亲赴马头镇与高树勋谈判,并捎去的亲笔信。30日,在多重压力下,高树勋毅然率部举行起义,其余军全线月初,蒋介石乘刘邓大军未及休整之机,从淮南等地调集14个整编师、32个旅约30万人,兵分两路,企图以优势兵力夹击,进而控制鲁西南。晋冀鲁豫野战军首长决心利用军弱点,积极创造战机,集中兵力,发起定陶战役,粉碎军的进攻。
战前,根据刘邓首长关于集中4个纵队5万余人,首先诱歼来攻的整编第3师于定陶以西地区的作战部署,陈锡联等纵队领导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具体研究确定了纵队“南顶北攻”的作战方案。南顶,是以阻击军整编第47师,将齐头并进的整编第3师与整编第47师间隔扩大,造成整编第3师孤立冒进,从而将完整难打之敌变成分散孤立的好打之敌。在南顶的同时,以纵队主力协同第7纵队向北攻南沙整编第3师。
9月2日,担负南顶任务的第3纵队一部首先打响。同时,在第6纵队一部且战且退的引诱下,军整编第3师像一条嗅到香饵的鱼,摇头摆尾地进至大杨湖、天爷庙、大黄集地区,被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团团包围。军急令整编第47师向整编第3师靠拢、增援。陈锡联遂令所属第7旅与第8旅第22团顽强阻其于梁寨、路王庙阵地以外,并使二者间隔从始至终保持5公里以上。此时,整编第3师在飞机坦克支援下,拼死抵抗,双方形成胶着、对峙状态。5日夜,为尽快消灭整编第3师,刘邓首长再次调整部署。由陈锡联指挥第3纵队主力首先攻占申倪寨,使整编第3师主阵地完全暴露,而后会同第2、第6、第7纵队消灭了整编第3师大部。6日,整编第3师师部与第3旅在主力被歼、求援无望的情况下,企图向南突围,与整编第47师会合,被乘势出击的陈锡联第3纵队与第6纵队一举歼灭。第7旅旅长赵兰田指挥第21团攻占天爷庙整编第3师师部,该团7连文书张敬孝活捉了正欲化装逃跑的军整编第3师中将师长赵锡田。战后,战士们风趣地说:“赵兰田活捉了赵锡田。”
还在1950年年初,就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我军面临的任务,作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军的决策,并决定组建军兵种领导机关。谁来掌舵炮兵?幽默地发话:“红四方面军有个陈锡联,外号叫‘小钢炮’,搞炮兵当然是内行!”
4月,任命陈锡联为军委炮兵司令员。接到命令,陈锡联忐忑不安地对老首长、说:“自己长期在刘邓首长领导下工作,没有统率一个兵种的经验,怕干不了。”刘邓首长勉励他:“还是那句老话,革命需要,不会可以学!”
刚一上任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支援朝鲜前线,陈锡联等受命迅速大规模组建和扩建炮兵部队。11月,因志愿军在朝预备炮兵只有3个师部、14个团又3个营,战场压力很大,经陈锡联等向请示:从西北、西南、中南等军区共调给军委炮兵8个“有良好的军政素质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的步兵师,用以改建新的炮兵部队。
为使他们迅速掌握炮兵技术,陈锡联先后在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4省迅速组建了8个训练基地,采取了“紧张的、短期突击的、战时的训练方法”进行改装训练。到1953年年底,全军预备炮兵已有23个师(含火箭炮两个师、高炮6个师)88个团和22个独立营;共组建军、师属炮兵团109个,战防炮营、高炮营各数十个,加上团、营属炮兵分队及机关、院校,全部兵力共计30余万人,为1950年的3倍多。
抗美援朝初期,我军炮兵武器装备计划和调配工作,由军委炮兵军械部负责,开始由苏进兼部长。1951年秋冬,决定将总后勤部军械部与炮兵军械合并,改为军委军械部(曾经是八总部之一),由陈锡联兼任部长,负责全军各军兵种通用火炮、枪械、弹药等的计划、调配和管理工作。
陈锡联后来回忆:“从1950年到1953年7月,我们订购接收了苏式火炮数千门,及相应的运输、牵引工具和观察、通信等配套装备。这些火炮中,有相当部分是大口径远射程的加农榴弹炮,还有压制集团目标的火箭炮和对付中空目标的高射炮;所有火炮的战术技术性能和配套程度,较之旧杂式火炮都有很大提高。我们按照先满足在朝作战部队,后解决在国防前线和准备入朝参战部队的原则,有步骤地装备了82个炮兵团又177个炮兵营。同时,将堪用的旧杂式火炮做维修,按炮种、性能做调整。通过这一些措施,使预备炮兵的火炮总数翻了一番,其中仅苏式火炮就达70%以上,摩托化炮兵团增加了8倍。这样,通过短短一两年的努力,使炮兵的武器装备基本上实现了由多国杂式装备向主要使用苏式装备、以骡马炮兵为主向摩托炮兵为主的转变,我军炮兵基本形成了一支既可与其他军兵种协同作战,又可单独遂行火力任务的战斗兵种。”
助处理“”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陈锡联与老部下对调,就任司令员。1975年1月起,陈锡联升任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国防工业和体育工作。由此能够看出,陈锡联深得晚年的器重。
1976年2月2日,中央发出了1号文件,内容只有两条:经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由任国务院代总理;在生病期间,由陈锡联负责主持工作。
当时,周恩来刚刚逝世,又遭受“”的围攻。重病在身的,之所以将三军指挥权交给陈锡联,是因为当时既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又是军委常委的只剩下陈锡联、王洪文、等人。几经权衡后说:“陈锡联从小参加革命,会打仗,带过兵团,带过炮兵,在国务院也有个职务,就让他管一下吧。”然而,陈锡联的工作刚安排妥当,唐山就发生了7.8级特大地震。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陈锡联、、吴德、陈永贵、吴桂贤等人迅速组成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由陈锡联牵头,调动部队,立即组织实施抗震救灾。
1976年9月9日,逝世。一伙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在政治舞台上更加肆无忌惮。陈锡联对中国的未来忧心忡忡,多次向表明对“”的鲜明态度,说:“这样下去不行啊,对那几个人总得想个办法啊!”并同说:“现在党内就数你老了,你要拿个主意。我有个建议,现在无论如何不能开全会。一开全会,他们人多,什么样的事情也搞不成,政治局我们占多数,最好个别解决。”表示同意。
10月初,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奋战,唐山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4日,陈锡联受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托,赴唐山地区慰问抢险救灾部队。5日下午3时许,陈锡联在唐山接到从北京打来的电线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的文章,很有名堂,要他赶快回京。陈锡联马上乘飞机回到了北京。在家里看了文章后,直接步行到了的住地。对陈锡联说:《光明日报》的文章是一个信号,表示那几个人要篡党夺权了,我们要立即采取行动。陈锡联当即表示赞同,坚决支持。问陈锡联部队情况怎么样?陈锡联说:“部队没问题。”
当天晚上,又来到陈锡联的家中,向陈锡联讲了对“”实行隔离审查的具体行动方案,并要陈锡联次日晚上在家等电线分许,陈锡联接到的电话,说已将“”隔离起来,要他马上上山开会。放下电话,陈锡联立即驱车直奔玉泉山。在当天晚上至次日凌晨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陈锡联和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都同意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通报中央对“”实行隔离审查和推选为中央主席的决定。
10月7日,陈锡联召集会议向驻京部队各大单位负责人通报了中央政治局的两个决定,陈锡联说:毛主席生前多次讲过要解决“”的问题,后来主席生病了,没有来得及解决。因此,解决“”成了毛主席的遗愿。现在中央政治局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对“”实行隔离审查,一举粉碎了他们篡党夺权的阴谋,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胜利,是党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与会领导得知“”被解决的消息后,群情激奋,热烈鼓掌欢呼。有的因情绪过于激动而晕倒在会场。
在此期间,陈锡联向提出,请继续主持的工作。说,叶帅要协助他处理国内的事情,军委的工作还是由陈锡联继续主持。此后不久,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宣布了三条:第一条,要让出来工作;第二条,要让堂堂正正地出来工作。所谓堂堂正正,就是要经过中央的正式会议,比方说经过“中央全会”这样的形式、程序让出来工作;第三条,要为出来工作做好群众工作。这次会议后,陈锡联和、吴德专门赶到玉泉山去看望,向转达了中央请他出来工作的意向。
1977年3月7日,中央发出通知,宣布“的日常工作,由同志负责主持,陈锡联同志协助”。1980年2月,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陈锡联向中央请求辞去担任的领导职务,得到了中央的批准。1982年9月,十二大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顾问委员会,陈锡联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