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林先生 18929366092

返回列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锡线

华工教授、精密装备与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民:他让国产装备硬底气 他带出的学生有创意

发表于:2024-12-05 09:52:52 作者: mile体育米乐

  他深耕基础研究,不断发掘并转化应用价值,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坚守教育一线,持续培养并激励“四创型”人才,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与未来发展培育杰出栋梁。

  二十多年来,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精密装备与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民深耕精密制造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打通了基础研究理论成果与企业生产实际应用之间的壁垒,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助力国产高端装备持续升级。

  1995年,博士后出站的张宪民就职于汕头大学。“虽然在汕头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但那时候我得到了很多机会与锻炼。”张宪民和记者说,在此期间,他迎来了赴海外深造与工作的契机,并由此踏上了产学研融合的道路。

  在2000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他结识了国际著名机构学专家、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系Erdman教授。这次会面,Erdman教授不仅对张宪民印象非常深刻,还诚邀他加入自己刚竞标成功的一项全美企业合作项目。投身该项目的日子里,张宪民每周一与周四,都会与Erdman教授并肩驱车逾一小时前往合作企业,共商项目进展,与企业研发团队深入探讨挑战与未来方向。正是在这一个项目的实践,使张宪民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产学研、学习到要怎么做产学研。

  2003年,张宪民来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为机械工程的学科带头人,并在此创立广东省精密装备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工作之初我一直从事基础研究工作,那时就经常有人问我,我的基础研究做得很好,但基础研究成果应如何体现应用价值呢?这样的一个问题给我带来了很大触动。”于是,来到华工后的张宪民下定决心,一定要有效地运用研究成果,为企业攻克关键的、制约发展的技术难题。

  从那天起,他带领团队围绕视觉检测、视觉引导精密定位、精密操作、精密装配等前沿热点领域开展研究,潜心钻研精密制造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如高精度定位、智能控制算法等。

  实验室成立之初,正是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时期。由广州、深圳、惠州、东莞四市所组成的“电子信息走廊”在21世纪初就已经实现了显著的产值,并成为了亚洲地区电子信息最密集的地方之一。然而,一些关键的生产设备却依赖进口,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张宪民深知,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实际应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我到华工后就给自己定了目标,一定要把我的研究成果用到实际中去。真正的产学研一定是做企业的饭碗和生命线,要拿出我们的核心技术。”张宪民认为,企业合作成败的关键是能否为其提供并不断迭代核心技术。

  因此,从2003年起,他带领团队与企业紧密合作,产学研融合工作全面开启、日渐深入。20多年来,他一直都在致力于打通理论成果与实际应用转化之间的壁垒,助力更多国产装备更新升级。同时,通过合作,与企业建立稳固长久的合作关系。

  2003年,在某次展会上,一位东莞企业家向张宪民求助:企业负责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电路板生产,但设备依赖进口,希望可以通过研究所科研成果实现设备的自主生产。张宪民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后,迅速组建了一个研究团队,小组成员包括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按照任务分工,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电路板生产设备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设备的研发工作。整个研发过程,研究团队与企业保持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每周都在广州与东莞之间奔波,与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的团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最终,张宪民团队在6个月内成功研制出“面向印刷电路板装的视觉全自动无铅锡膏印刷和无铅焊接成套设备”,并在上海举行的亚洲最大电子装备展上惊艳亮相。正是基于这样的良好开端,张宪民团队获得了这家企业的深度信任。20多年来,凡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技术,该企业都来找张宪民团队合作。

  在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和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张宪民教授团队对基于丝网印刷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与企业一同研发了相应的成套装备,并在视觉精密定位系统等共性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他们研发的“基于丝网印刷的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已成功产业化,实现了批量生产,并在多家新能源上市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除了做科研,张宪民其余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学育人上。多年来,尽管科研工作繁忙,但张宪民仍坚持为本科生上《机械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当今抖音上认为机械工程这个专业就是打螺丝、挣钱少。实际上,我们的祖国是靠制造业崛起的,选择这个专业有无限的可能。”在授课过程中,张宪民不断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认知。

  曾获华南理工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殊荣的张宪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融洽而紧密的。他不仅在学术上给予学生指导和支持,还在人格魅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学生成长与未来发展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帮助和关怀。自1999年起,华南理工大学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三创型”人才教育培训目标,旨在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创新创业人才。2012年至2022年,张宪民担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时,进一步加入了“创意”,形成了“创意、创新、创业、创造”的“四创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该成果2018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学校北区创意工作室的咖啡厅,老师和学生常常一起开展学术沙龙,喝喝咖啡,各抒己见,培养沟通、审美、交流以及四创能力。他鼓励学生要多看课本、多看相关领域的国际期刊和多参加有权威性的大型学术交流会来拓宽国际视野。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张宪民常常把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典型案例的方式导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对机械类专业新工科特色的认知。

  “张老师鼓励我们以团队视角看待科研工作,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学术。我们每周都有例会,每次约由一位博士生和两位硕士生分享他们的科研成果,这对我们开阔眼界、思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乃至创新性研究都很有帮助。”2023届的博士生赵博对能加入张宪民的团队感到幸运。在科研的过程中,赵博通过邮件与张宪民积极沟通。

  就是在这样创意又生动的教学中,张宪民的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了自信和期望,他们相信老师所说的“自己的未来有着无限可能”。“学机械工程,天生就是当总工程师的料。你如果愿意当教育家,还可以读博士、当教授,想当企业家,可以去创业。”如今,张宪民培养的学生已创办了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推动了机器视觉、数字光刻等领域的发展,不少学生在他的鼓励下一路追光,成为各自领域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精密装备与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全国模范教师(2001),兼任国际机构与机器科学联合会(IFToMM)执委(2020-),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副主任委员(2017-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1-),广东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20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美国芯片不再安全,谨慎采购”!中国4大行业协会发声,多家A股公司回应“实体清单”影响!

  太突然!上海知名健身房再传异常!又有2家门店闭店,刚刚回应:合并是正常调整

  豪门悲喜夜:诺伊尔染红拜仁0-1出局 巴萨5-1终结3轮不胜 米兰6-1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2025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班主任发展大会(1号通知)

  北大心理学教授:青春期提前,心理成熟却推迟,让今天的孩子们过得特别拧巴

  realme 线 手机现身 GeekBench:安卓 15 系统、16GB 运存

  联想 Legion Go S 掌机渲染图曝光,预计配 AMD Rembrandt 处理器

上一篇:沈阳于洪区长途殡仪车殡仪服务最新排名一览

下一篇:2023年杂志再次打折售卖啦!!!

相关推荐